《棉花姑娘》评课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究、实践、创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如何能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且能焕发语文独有的魅力色彩。这次跟着汪老师一起选课、磨课的过程,也是我的一次历练的过程。《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欢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本文的特点,老师把本文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两课时,前面一部分棉花姑娘的求助与后来得到蚜虫的帮助分为两课时。此次汪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是前半部分,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法律规范。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汪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给“盼”找找朋友,“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蛋学生也写得非常扎实。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情境创设学习。 “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加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如:第一自然段中对“希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希望”医生来治病。使学生进入文本,为下面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做好铺垫。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2——4 自然段的处理,这三小节结构相似,传统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是精讲第 2 自然段,3、4 自然段段让学生自学。而老师对教材处理有独到之处,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师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