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第 1 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 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老师自己读懂文本。认真研读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分 3 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 10 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 年后数了 5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2、本课内容和组成成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根据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楚。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加强了,他们已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在二年级已学过有关思维方法的课文。 四、教学目标: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重点与难点: 课文后 3 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纳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实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 ② 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2、老师的准备:一个简单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生活导入,揭题质疑 1、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涉及文本主旨,初步破解学习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