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 600 字精选 10 篇《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 600 字 1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别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 25 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 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 ZZ 力量,对于塑造中国 20 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 后,90 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 后,90 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进展,不关怀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 后或者 90 后”不关怀 ZZ。我所说的“关怀ZZ”并不是指关怀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常写到“我很关怀国家大事,常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怀 ZZ,是关怀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 ZZ 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怀与参加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ZZ 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日,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怀 ZZ 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 ZZ 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怀,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ZZ 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加 ZZ 提供一个“无形保障”。 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欣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 ZZ 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 600 字 2 预里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地,斯诺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