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_第1页
1/6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_第2页
2/6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_第3页
3/6
-1- 附件 2: 自 动 气 象 站 逐 分 钟 数 据 传输规定 为满足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对气象资料完整性、时效性和高质量的要求,特制定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1 上传数据台站 所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 2 上传数据内容 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分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草温、地温(地面、5-40cm 地温)数据。(尽管分钟降水量已随正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上传,为保证该数据文件的完整性,仍包含此要素) 3 上传数据文件 3 .1 文件名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MM_FTM[-CCx].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 MM:固定代码,表示逐分钟观测资料; 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 -2 - CCx为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AWS与MM、FTM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3 .2 文件内容 共分为14段。具体如下: (1)测站基本信息(60 Byte); (2)气压数据(303 Byte); (3)气温数据(243 Byte); (4)相对湿度数据(183 Byte); (5)风观测数据(363 Byte); (6)降水量数据(123 Byte); (7)草面温度数据(243 Byte); (8)地面温度数据(243 Byte); (9)5cm地温数据(243 Byte); (10)10cm地温数据(243 Byte); (11)15cm地温数据(243 Byte); (12)20cm地温数据(243 Byte); (13)40cm地温数据(243 Byte); (14)文件结束符。 详细数据项及排序如下: 段序 要素名 单位 长度 Byte 说明 1 测站基本信息段 1.1 区站号 5 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 1.2 观测结束时间 14 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自动气象站逐分钟数据传输规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