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基本的教养一个人基本的教养:适时闭嘴 1、讲话有修养,是在别人不堪时闭嘴 有教养的聊天应该是善意的,懂得分寸,知道给别人留有余地,明白别人的尴尬就及时止步,而不是利用别人的尴尬变本加厉。 2、讲话有修养,是不知道的不乱说 学会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不懂的时候少说,尤其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这就是一种教养。 3、讲话有修养,是兜得住别人的隐私 讲话有修养还是懂得分辨说话的场合,知道哪些场合应该沉默,不该说的话别说。 总有人会标榜做最真实的自己,然后就以为自我的缺点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这种人通常自以为是,口无遮拦,无视规则,拒绝让步,说到底是他们活得自私,修养不够。 人要活得真实,也要活得有灵性,要做真实的自己麻烦回家做,成年人的场合自有成年人的规则。 说话有教养不是放弃本真,而是让自己变得可爱。学会善良,懂得换位,能把握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到好处的话,避开让人尴尬,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持久坚固。 这不是作,更不是假,是你愿不同意让自己成为一股春风,温暖别人,而不是一道冰刃,到处伤人。一个人基本的教养:守规矩 有个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耐人深思的话,“现在的人渐渐活出这种趋势,有文化但没教养。” 这种“没教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不守规矩。 我们多少次亲历这样的景象,又多少次读到这样的报道: 一次室外大型活动后,现场留下满地的垃圾,“请勿乱扔垃圾”的牌子形同虚设; 一处禁止停车的地方,有人停下自己的车转身去做别的事,造成其他人的出行不便; 一场凭消费参加抽奖的商场促销,人们因为争抢顺序厮打起来,无视着请排队等待的提醒; 一个中国旅行团停留过的国外自助餐厅里,餐桌上满是剩菜,杯盘狼藉,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请勿浪费食物”的标语。 不守规矩,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是人性中最自私的体现。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不守规矩”有一种奇怪的解读,不守规矩是一种特权,是一种聪慧,是一种优越感,是可以容许的任性,守规矩是愚蠢,是有损利益,却唯独不是一种教养。 写有《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老先生说过,“一个国家是不是礼仪之邦,在排队上可以一目了然。” 胡适说过这样一番话—— 一个肮脏的国家,假如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洁净的国家,假如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法律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