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族宗教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六:创新机制筑牢防线努力构建标本兼治的廉政体系周口市民族宗教局纪检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在科学总结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并创造性地将其纳入党的建设体系。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突出抓班子、带队伍,将周密细致的教育引导与严格有效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了“教育倡廉、领导带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的廉政体系,树立起了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为促进我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促进了民族宗教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民族宗教局于2004年、2005年、2009年先后被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授予全市、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2009年、2010年先后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和通令嘉奖,十年来,连续被省民委(宗教局)评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综合先进单位。一、建立教育倡廉的长效机制,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永恒的主题,从源头防范腐败,人的全面教育是第一道关口。在廉政教育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兼顾”,筑牢了干部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一是专题教育与主题教育相兼顾,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我们把廉政专题教育融入到民族宗教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民族宗教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我们利用每周二下午的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政纪条规和中央、省、市纪委会议精神。坚持局务会、局长会议会前学习一篇文章不放松,在学习中,要求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定期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开展心得体会、学习笔记检查评比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勤政为民的宗旨观念,增强了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各类主题活动中,注重引导党员干部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生在身边的反面典型身上展开说教,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三珍惜”教育,引导大家增强珍惜工作岗位、珍惜过去荣誉、珍惜幸福家庭的自觉性,努力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结合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开展了“走进民族镇、少数民族聚居村,送去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民族政策;走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送去保障宗教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的宗教法规;走进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与问候”为主要内容的“三走三送”活动。使民族宗教干部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有了新的提高。二是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兼顾,开展价值观教育。在坚持每周一次专题学廉政、每月一次领导班子会讲廉政、上好廉政课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干部党员利用自学、参观、调研、考察的形式进行自我教育。组织干部到民族企业、少数民族贫困村进行考察,要求大家与工人、农民比待遇、比工作、比条件。我们还先后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当官为什么、进步靠什么、工作图什么、幸福是什么”和“细算腐败三笔帐、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懂得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为政清廉就是留住幸福的道理,自觉克服攀比、浮躁的心理,培养健康向上的从政心态,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是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兼顾,开展纪律警示教育。一方面,大力加强警示教育。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收看廉政教育电视专题片,剖析典型案件,触动灵魂,吸取教训。要求每个干部职工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公开做出廉政承诺,严格做到廉洁自律。并定期开展谈话、诫勉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今年我们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在全局开展了“看警示、记警句、敲警钟”为内容的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典型案例警示片,背诵立身做人的名言警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