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2000 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解并描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 字,希望大家喜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 2000 字一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久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忘却。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怪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光明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受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伴随着音乐我总会思索剧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戏剧中被定格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赞扬;书中他是奸雄,但鲁迅称它是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个。 打开《三国演义》,时间倒流,来到汉朝末年,这里已没有从前汉武帝的辉煌,只有桓、灵二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打破了黑暗,中原就此成了战乱之地。黄巾之乱过后,董卓之祸开始了,曹操假献刀真刺杀被董卓识破,此后诸侯会聚,三英战吕布,董卓挟持天子逃亡长安,奔向长安的西凉骏马在黄沙影里时隐时现,时间也如飞奔的马蹄般把场景拉到官渡这个地方。这里没有一个百姓,只有相互对阵的士兵,在这里将确定今后北方的命运。曹操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敌人是有比自己多几十倍兵力的袁绍。袁绍是当时北方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跟这样的对手交战,曹操真的需要静下心来。首先,在未到达官渡之前袁绍大军压境的状况下,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转而应付袁绍。“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曹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才会做出第一步行动,面对属下的惊恐,曹操给予劝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二十一世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