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 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 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在上海市南部龙华西路上的龙华寺。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古刹。龙华寺是三国吴赤乌五年也就是公元 242 年建造的。龙华寺的创始人是康居国的僧人康会。在三国吴赤乌年间他从交趾(现在的越南北部)来到建业(现在的南京市)。康会为了宏扬佛法,并通过烧香祈祷,得到了十三颗佛祖舍利,吴王大喜,下令营造了十三做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龙华寺也在不断的变迁。据张清宸的《龙华志》考证:在唐垂拱三年的时候,皇帝曾赐给龙华寺五千贯钱用于修建圆通宝殿等殿堂,这是龙华寺有殿堂的开始。到了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忠懿王“重建”龙华寺,在宋英宗治平三年,由于龙华寺规模有所扩大,佛事繁荣,皇帝赐额“空相寺”明代龙华寺得到全面修复,成为上海第一名刹。至明嘉靖三十二年明世宗敕赐“万寿慈华禅寺”匾额,从此龙华寺有称“万寿华禅寺”。但不久倭寇进入,龙华寺再度遭到破坏。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又敕赐“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匾额给龙华寺,从此龙华寺又得名“大兴国万寿慈华寺禅寺”。晚清以降,复称“龙华”古名。 历史上龙华寺先后传承律宗、天台宗、禅宗、固有龙华律寺、龙华讲寺、龙华禅寺等寺名。1983 年,根据龙华寺为主供弥勒佛的道场,故明确龙华寺为净土宗寺院。 现在的龙华寺里有弥勒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金楼。中轴两册有钟楼和鼓楼、两厢和偏殿,庄严幽深,基本保持了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原貌,是一组较完整的寺庙建筑群。寺内还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上海的龙华寺导游词 2 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相传初建于赤乌十年(公元 247)。现在的龙华寺建于清光绪年间,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原貌,是一组较完整的寺庙建筑群。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雄伟,金碧辉煌,佛像庄严凝重。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济济一堂。 现存龙华塔为楼阁式七层八面砖木宝塔,高 40.4 米,塔体橙黄,刹杆高耸,其砖身和基础部分,系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 977年)建造时的原物。宝塔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