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传染病应对措施一、突发传染病应对我国卫生部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队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体系,迅速应对做好监测、预警与报告,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一)各级人民政府1、组织协调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2、设施、设备参加应急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3、划定控制区域4、疫情控制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等。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对传染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观察、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7、信息发布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8、开展群防群治9、维护社会稳定10、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1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二)卫生行政部门1、调查与处理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2、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3、应急控制措施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4、开展技术培训5、督导检查6、发布信息与通报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7、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等事件,组织力量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组织全国培训。8、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9、进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