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花期的调控技术又称催延花期, 我国自古就有花期调控技术,有开出 " 不时之花 " 之记载。 一、调控花期的途径 人们利用各种栽培技术,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们的意愿,定时开放, 即所谓 " 催百花于片刻,聚四季于一时 " 。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称促成栽培,比自然花期延迟者称抑制栽培。调控花期的主要途径有: 1 、 温度处理:温度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打破休眠:增加休眠胚或生长点的活性,打破营养芽的自发休眠,使之萌发生长。 ②春花作用:在花卉生活期的某一阶段,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即可完成春花阶段, 使花芽分化得以进行。 ③花芽分化:花卉的花芽分化, 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只有在此温度范围内,花芽分化才能顺利进行, 不同的花卉的适宜温度不同。 ④花芽发育:有些花卉在花芽分化完成后, 花芽即进入休眠状态, 要进行必要的温度处理才能打破休眠而开花,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 ⑤影响花茎的伸长:有些花卉的花茎需要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伸长 生长,如风信子、郁金香、君子兰、喇叭水仙等。也有一些花卉的春花作用需要低温,也是花茎的伸长所必须的,如小苍兰, 球根鸢尾、麝香百合等。 由此可见,温度对打破休眠、春花作用、花芽分化、花芽发育、花茎伸长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采取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提前打破休眠,,形成花芽, 并加速花芽发育,提早开花。反之可延迟开花。 光照处理:对于长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 可人为控制日照时间,以提早开花, 或延迟其花芽分化或花芽发育,调节花期。 3 、药剂处理:主要用于打破球根花卉和花木类花卉的休眠,提早开花。常用的药剂主要为赤霉素( G A )类药剂。 4 、 栽培措施处理:通过调节繁殖期或栽植期, 采用修剪、摘心、施肥和控制水分等措施,可有效地调节花期。 二、调控花期的方法 可通过上述 4 种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主要途径来调节花期,为保证调控花期的顺利进行。 ㈠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1 、花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 根据用花时间,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约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处理的反应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 如菊花的早花品种 " 南洋大白 " 短日照处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