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进展战略的演变与趋势【摘 要】 本文从区域进展战略的高度对建国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进展战略进行的三次大调整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区域进展战略趋势:要继续推动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进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区域进展互惠互利机制。【关键词】 区域;平衡进展;协调进展一、我国区域进展战略的演变轨迹我国区域进展战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即从区域不平衡进展战略转向区域平衡进展战略,从区域均衡进展战略转向局部区域优先进展战略。1、第一次转向:不平衡进展战略到平衡进展战略的转变(1949~1978)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依据各区域经济进展水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开始实施重点进展内地,推动区域平衡进展战略。这是中国区域经济进展战略的第一次大转向。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区域经济进展战略特点是:强调各个区域的平衡进展,区域经济进展战略的重心是内地。通过这一时期的进展,内地经济进展速度迅速提高,与沿海的差距逐渐缩小;各个地区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独立完整的经济结构和体系。但这种经济进展战略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一是根据当时大的国际环境备战的实际和边防安全的需要没有把区域经济的平衡进展建立在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规律上,它是通过抑制东部区域、沿海区域的进展,而强化内地区域的进展。二是过分强调区域平衡,以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来推动区域间的生产力布局调整,忽视了经济进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效率原则。表 1 改革开放前沿海与内地工业进展比较(1978/1952)[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 - 1984) [M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137.2、第二次转向:平衡进展战略到局部优先进展战略的转向(1979~1999)在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均衡进展战略的失误和中国的实际困境之后,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区域经济进展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由平衡进展向非平衡进展转变。其核心指导思想是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国民经济的启动力量,根据效率优先原则,让东部地区先进展起来,在一定时期保留区域之间的经济进展差距,待东部地区经济进展达到一定水平,再有序地进展中西部落后地区,逐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共同进展和人们共同富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