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讲座材料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1.案例:一位新老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爱学习,探究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怀我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当老师有什么意思。 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表现: 常常违规,违纪 攻击别人 损害自己…… 原因:时代进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现代老师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一)老师角色内涵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育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老师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 现代教育要求老师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进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进展为工作目标,准确把握 21 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养、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老师素养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二)知识经验 (三)心理素养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进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进展阶段,假如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进展任务,个体的心理进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进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进展需要的教育,使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心理素养 首先,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老师的心理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