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学设计 第 1 篇:《人生》教学设计《人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做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培育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化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方抒写生命和人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人生是什么?成长中的你们或许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曾经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漂亮而曲折的幽径。”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启迪。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判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 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 1848 年法、德、英 6 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讨论文学进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 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 1888 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 国印象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多媒体显示: (1)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2)词语释义: 瞭望:登高远望。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进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服。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