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决策在国内证劵市场运用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和理论进展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 价值投资,其核心思想是: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进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某种方法测出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该股票的市场价值比较,让投资人做出是否投资该股票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会有所背离,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这个稳定点上下波动,且股票价格长期看来有向内在价值回来的趋势;其内在价值确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股票价格则确定于股市资金的供需状况,在不同的确定因素下,内在价值高于股票价格的价差被称为“平安边际”,即当股票价格低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或者高估时,就消逝了投资机会。 (二)价值投资的理论进展 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讨论的学者是马克思,他认为,股票价格会随他们索取的收益大小和牢靠程度而改变,同时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确定,因此又具有投机的性质。在马克思讨论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讨论。美国有名的投资家本杰明 .格雷厄姆,1934 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进展和企业所制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全都,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但其基础价值稳定且可测量。1961 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安排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的 MM 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获利力量确定的。MM 理论框架是现代价值评估的思想源泉,它促进现代价值评估理论的蓬勃进展。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大量的讨论和论证,最终确立了确定股价的一个基本的变量——自由现金流,并由此提出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探讨 (一)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 依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其内在价值又确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每股净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变量有肯定的相关性。但中国证劵市场的实际来看,却并非如此,股票价格严峻偏离内在价值,我们用相关的估值理论对企业进行恰当的估值往往不符事实。 从这一轮的股市来看,许多基本面良好,潜在价值不错的股票却都大大的被低估了,价格一路走低,最典型的就数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