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一、学法指津《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提供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学习本课应该注意作者借古讽今的寓意。文章带有赋体文章痕迹,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重点理解对比手法运用,通过秦国自身前后的对比,九国与陈涉的四方面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同时借古讽今,揭示了写作的目的。二、注释导读 [例句 1]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释:殽(yáo)函:殽山和函谷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 ,东至殽山,西至潼津。雍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翻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评析:运用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例句 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注释:六合:天、地和四方。敲扑:指刑具。翻译: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评析:“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句,既概括了秦近百年的强国历史,又点明了秦统治者的虐民暴政更加严厉,紧接着的“执敲扑以鞭笞天下”政策和威震四海的结果,是为最后结论张本。[例句 3]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铣于句戟长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