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王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1、熟悉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感情。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色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3、学习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2、实词和虚词的学习。【教学难点】1、事、景、情交融的写法。2、课文背诵。【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到处都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名楼不少,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些明楼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著名。二、文体常识:1、“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赠序,即临别赠言。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语句方面以骈偶和“四六”句为主;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以用典和藻饰为主。三、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招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檄英王鸡》触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因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 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在途中渡海溺水而死。四、诵读课文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2、学生听名家朗诵集体自读课文。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4、学生集体诵读课文。五、初步感知课文并概括各部分段意。明确: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