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会动的线条》说课稿小学三年级美术《会动的线条》说课稿辽源市西安区灯塔中心校:王金波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绘画离不开线条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了解、掌握、运用线造型,能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和智力。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这一基本造型要素,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龄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①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②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审美能力。③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教学难点是: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下面我侧重谈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二、说教法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在画线条、找线条、用线条和赏线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和探究的实践中,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从导入到拓展,从欣赏生活中的照片、现代美术家的名作、国外艺术家的名作,再到分析作品,各个教学环节以“会动的线条”为主线,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教学。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感受新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一一评价展示一一课后拓展六个环节组成。三、说学法线条是绘画艺术领域中的重要语言与工具。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身边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