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长的 10 个好习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 图片真爱和严格相结合 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给予、关怀、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 真爱是与法律,与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相一致的爱。 所以爱赌博,为朋友两肋插刀不问是非,不是真爱。 溺爱也不是真爱,溺爱是过分的爱,即娇宠、姑息、迁就、纵容。 溺爱使孩子变懒、变弱、变自私、变得冷酷无情,最严重的可以毁掉孩子。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进展,而不求私人之利。 尊重少年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权: 生存权、进展权、受保护权、参加权。 孩子的其他权利,如姓名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隐私权、娱乐权、闲暇权、表达权……等,也应得到尊重。 严格,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法律规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养。 绝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 当前,家庭中许多问题,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够、不当造成的。 图片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 言教就是通过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判。 但孩子对父母的说服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因而要进行身教。 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但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身教不买帐,甚至讽刺父母“装腔作势”,“不合时宜”,因而要进行“心教”。 心教是要心通,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 情合则父母的教育易为孩子接受。 心教还要注意培育孩子的情商(EQ)。 心教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孩子。 心教的目的是围绕着习惯(包括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落实到行为,目标是良好的素养。 什么是素养? 从思想层面来说,忘不掉的就是素养;从身体层面来说,一时改变不了的就是素养。 比如举重运动员长期形成的粗壮的身体和四肢,一时难以改变。 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及四肢修长、腰细,同样一时难以改变。 这就是他们的身体素养。 形成素养的主要途径是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养。 图片诚实守信 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国无信不兴。 成功之道就在“恪守诚信”。 诚信作为人类文化的道德范畴,它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