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爱的老师才能被爱每个老师都认为自身爱同学,但同样是爱同学,有的老师被同学理解,同学喜爱和这样的老师相处,乐于接受他的教诲;而有的老师却让同学敬而远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否会爱。如何让同学理解你的爱,进而喜爱上你呢?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也在不时的在网上网罗答案,最终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起娱乐是纽带。现在的同学课业负担很重,精神紧张,生活单调,他们渴望多彩的生活。作为老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同学的活动,和同学一起吃、一起乐、一起做游戏,把自身置身于同学之中。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爱才能被同学接受。没有一起的生活经历,没有一起的情感共鸣是不行的。别把同学的活动当成“小小朋友的花招”,在娱乐中你和同学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鸣,同学才能“亲”你这个老师,才能“信”你所传之“道”。 尊重同学是基石。尊重同学是指对同学人格的尊重。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损害同学做人的尊严,老师要善于维护同学的自尊心。这是让同学理解、喜爱老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他们也无法理解。只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在工作中,应该把尊重放在首位,不论什么事,首先要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同学体验到这种尊重,自然会由怕老师转变为爱老师。 了解关怀是催化剂。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又有多少呢?有一句话叫“知子莫过父”,父子之间爱的牢固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了解,而我们的老师真正了解同学内心的又有多少呢?缺乏了解,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这样只能让同学感到你的爱不知落到谁家,反正没有自身的份。所以,在工作中,应尽量地深化了解同学,根据同学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怀。对有的同学,春风化雨的爱是良方;对有的同学,凛冽如寒风的冷静之爱,才有可能疏通障碍。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同学,同学也才会给你特别的爱。 爱小朋友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对小朋友施以科学的爱和教育,让同学能够理解你的爱,看来还需要我们老师真正地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