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范文 首先谈一下李飞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李飞老师的课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沟通、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加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李飞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李飞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究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李飞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飞老师的课我认为,假如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老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育,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制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异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楚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 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楚,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常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假如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推举阅读:信息技术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