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时间的主人 --------读《给老师的建议》心得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很多地方也只是点到而止,蜻蜓点水,对书的深意根本没有深刻体会。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师是一份轻松的活,可是在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越发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慢慢凸显,需要提高的地方越来越多,于是我从《给老师的建议》再次起步。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 30 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仿佛都在给我指引方向,似是点亮了黑夜的一盏明灯,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在读到“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自惭形秽,我每天都仿佛很忙,并以“很忙”为借口,来说服自己没时间看书,没时间提高之类的,但是忙什么,忙出什么结果了,却让我一次又一次自责着,每天只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这些日常教育工作,根本没有所谓实质性的收获,而我的一天 24 小时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溜走了。这本书我所收到的最深刻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写下了这样的话: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老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老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 24 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自己没有主动去做。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这就是平常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没有厚厚的知识积淀,自然没有水到渠成的文章。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确实一直以来,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