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爱的“三心”老师——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漂亮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慧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程度。”这是李镇西老师认为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我们所欣欣向往的目标。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孩子的一片赤诚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追随者,李老师无时无刻不把爱挂在心头,他的讲述不是刻板的理论学说,而是真真实实发生在身边的小小事例,让我感受到教育家的虔诚与睿智,博爱与伟大让我的内心一次次被爱冲撞。 那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以为好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中,自己有了些许体会。 一、做有童心的老师。 李老师说“童心是是爱之源”。只有老师自己有了童心才能理解孩子,带着孩子的兴趣去探究孩子心灵深处的真实想法;怀着孩子的情感去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正确的引导他们。 参加工作便担任低年级的语文和班主任,想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想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总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讲话,乱跑乱动,队列不整齐,总想责备但发现效果并不好。但当自己换个方式,以孩子的方式去对话,和他们平等的去沟通,带着童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他们也是如此的可爱。那些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体谅会沟通,会想和你成为好朋友。他们同意和你一同学习一同进步,一同达成想要的目标,为了自己和班级的荣誉,他们也会学着改变,不断进取。或许这便是童心和爱的力量,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平等沟通,你期望的,便会到来。 二、做有爱心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做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一种艺术,而爱则是教育的灵魂。我们教育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就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 爱是一种责任,是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通道,因为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崇高的灵魂,孩子才有了蓬勃的朝气。而这种爱绝不是短暂的爱,而是有深度和广度的深沉的‘大爱’。要爱的公正,爱的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