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数的教学案例 乒乓球跳高今日这节课是关于乒乓球弹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练习课。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加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老师应带领学生“找水”,只有学生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常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实际生活”去学习。 同学们,今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 乒乓球跳高游戏。同学们非常兴奋,请几位玩乒乓球高手上台表演,同学们一双双手高高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一个个乒乓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立即弹起,再落下,又弹起,反复多次,到最终落地。 同学们睁大眼睛看谁的乒乓球跳的高,还有的学生边看边喊:“加油,加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们都观察的比较认真,假如从高楼落下一个乒乓球结果怎样呢?一个同学做了个实验, 乒乓球从 12.5m 高处自由落下,接触地面后又立即弹起,再落下,又弹起,反复多次。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上次落下高度的 4/5,第三次弹起达到多高?大家竞赛看谁先知道结果。几分钟后,十几个学生纷纷举起了手,突然建龙同学大喊:“30 米”。其他同学大喊;“不对,不对”。老师让同学们宁静下来,请建龙同学讲讲 30米怎样算出来的,12.5 乘五分之四再乘 3 就等出 30 米。谁能说说他的结果为什么不对。常丽同学说出不能乘 3,这样算出的结果是第一弹起的 3 倍。同学们认真分析,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上次落下高度的4/5, 第三次弹起达到多高?刚才我们也观察乒乓球跳高了,乒乓球是怎样跳的,同学们齐说:“乒乓球越跳越低。”不可能超过 12.5 米。常丽同学说应该是乘 4/5,乘 4/5 再乘 4/5,因为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上次落下高度的 4/5。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知道怎样做题,为什么建龙同学会那样做?张胜同学说出认真分析题目,结合实际。同学们,假如老师让大家算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大家都可以算出,为什么算第三次弹起的高度不会呢?今日大家就要认真想一想,做到举一反三,不要犯不结合实际的错误。 这节数学课不仅仅给学生启示,同时也给老师一个启示,学数学不仅仅是学一道题,而是一类题,一个道理,一种生活体验。生活中有数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