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理性重返欧盟市场 2024 年 08 月 16 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日前,温州康奈工业园区内,康奈集团一名技术人员操作机器以便对皮革进行切割。在中国政府和奥康鞋业等 5 家企业锲而不舍的抵抗下,2024 年 4 月 1 日起,欧盟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 16.5%的高额反倾销税。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原本投向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不少欧洲皮鞋订单,纷纷向中国制鞋企业投来“橄榄枝〞。温州鞋业被逼上梁山 :// sina 2024 年 01 月 19 日 18:51 ?浙商? 河北、河南、湖南等地的制革业正迅速崛起,凭借着低价策略,他们向正处于鞋业中上游的温州品牌发起凶狠的冲击。 本刊记者 尹一妍 如今,温州中小鞋企正处于一个为难的开展地步。 一个朋友近日辗转于广州、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河北保定等地考察鞋业市场。这个朋友在湖南长沙做皮鞋批发,他的感觉就是,温州鞋子现在不好卖了,跟他一样在广州做批发的一些经销商以前总跑温州拿货,现在都转到河北、河南、湖南等地拿货,因为同样的低端产品其本钱在一些地方一双就要低 10 元以上。 近两年来,河北、河南等地的制革业迅速崛起,加上人工、水电、厂房等本钱低廉,优势凸显,后来者居上,从而抢占了很大一块中低端鞋类市场份额。与温州开展路径相似这些地方多数鞋企也正在自家院落的根底上搞扩建,运用“作坊式〞模式生产经营。 “只要他们再作努力,温州著名的鞋乡地位可就难保了。〞我的这位朋友如是说。 行业内流行着“广州鞋领导潮流,温州鞋主导市场〞的话语,似乎受到了市场无情的挑战。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产业转移,本钱压力让温州鞋企开展受阻。调查数据显示,温州制鞋企业数量大面积萎缩,已从 2024 年的 5000 多家缩减到今日的 2600 家。 那么,剩下的这些温州中小鞋企的出路在哪里? 向上走是一条出路,但这谈何容易。温州浦北集聚了一批中低端鞋厂。以当地一家年销售额 2000 万元左右的 A 厂为例,其拥有六七套磨具,3 条流水线,70 多个工人。目前一套磨具 6 万元左右,流水线一条 15 万元左右。假如走中高端,光是设备更新的本钱就需翻番,超过这家鞋厂一年的净利润。 除了升级代价较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厂家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并不高。比方,A厂老板称,鞋子市场容量有限,他们一年做八九十万双鞋子,发给各地经销商也就够了,再多就卖不出去了,其他小厂情况类似。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