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隆平、吴孟超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日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噩耗传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 5 月 22 日 13 点 07 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5 月 22 日 13 时 02 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岁。吴孟超同志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在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让我不经想起了袁老生前说过的:“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老一生致力于国家粮食进展,鞠躬尽瘁。 他说,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24 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 470 公斤,远远高于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他说“我是讨论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 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兴奋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超过 10%,大型聚会的浪费更是接近 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 世纪 60 年代,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 10 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 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醒人们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他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那种感觉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代,粮食非常宝贵。因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所以爷爷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