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促使农村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宗旨、主动服务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仔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因人定岗、因人施教的原则,加强党员分类指导,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外出务工党员外出有组织可依、回乡有组织可靠,让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参加村内事务、服务联系群众,让贫困党员重塑生活信心、率先脱贫致富,让年老体弱党员能建言、受关爱,让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履职担当,让后进党员接受教育、提升境界。逐步形成党员分类科学、教育培训灵活、管理方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素养过硬的农村党员队伍,着力营造全镇农村党员外出者有家、无位者有为、困难者有助、年老体弱者有爱、有能者争先的竞进氛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类施策,动态管理。根据外出务工党员、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贫困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在职党员、后进党员等六大类,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库,分别制定便于操作、体现群体特色、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适时根据党员分类划分的标准对党员分类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各类党员管理的精准化、法律规范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的差 异化、多样化的特点,分类梳理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整理总结我镇党员管理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学习外地农村党员管理经验做法,逐步形成一套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员管理的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 (三)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动。坚持边试点、边完善, 优选部分基础好的村探究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根据试点要求和外部条件变化,及时与上级沟通协商,对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进行相应调整完善,确保工作有序推动,达到预期目标。 三、农村党员类型划分 根据我镇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党员队伍的结构特点,根据外 出务工党员、在村务农(工)无职党员、贫困党员、年老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