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中国石拱桥》公开课反思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中国石拱桥》公开课反思 时间荏苒,转眼走上讲台将近两个年头,百般味道沉于心底,无法诉说。今日柳老师的点评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了我冰冷的教学设计。细细想来,做出如下反思: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仔细揣摩单元教学 《中国石拱桥》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个第五单元全为说明文。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加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具体到每篇课文,同样也需要分清主次,选取重要的教学点来执教,例如: 《中国石拱桥》这篇要注意说明对象特征的寻找、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的掌握及运用;《苏州园林》要注意说明顺序的梳理和说明语言的严谨准确;《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体味文本之中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结合和语言的趣味性,同时选取一种说明方法进行巩固;《梦回繁华》从多个角度介绍艺术品——绘画进展史、艺术角度、画作内容主体、语言的典雅特色等。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用心探究文本内容 我的教学设计在板书、图片、环节、语言中也注意了情景的设置,但未深化文本,所以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常规语言使用不当 在环节一“品析说明事物的特征”中,明明是在中筛选并概括说明事物“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却用了“品析”一词,显然是缺少字斟句酌。 (二)课堂内容重点不突出 环节二分组讨论呈现了三个问题——说明顺序的梳理、说明方法的寻找、说明语言的品味。因无合理的单元规划,导致面面俱到,无明确的有用价值。本课经过柳老师的点拨,已明确在说明方法上落细、落实。 (三)小练笔环节时间不足 “一课一法一练”是追求的目标,因时间分配不合理,所以学生缺少动笔的机会,更不用说评改环节了。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努力追寻完美设计 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旧不改坚劲本色。我们作为初出茅庐的师者,更应明白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个简单的道理。更需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养,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在教学设计上善于和勇于创新。 总之,这次公开课非常感谢师傅贾老师的课前指导,非常感谢柳老师的修改建议,我还需在教学的路上细读,找到精彩点,并仔细学习名师讲课的课例,不忘为师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