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腹部一、名词解释也反转韧带:腹股沟管浅环的外下部纤维,有一部分纤维经精索深面向内上方反折至腹白线,并与对侧的纤维相接,称反转韧带。2. Mcburney 点 :即脐和右器前上棘连线的中、夕卜 1/3 交界处,为阑尾根部在腹前外侧壁的体表投影部位。3. 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或腹前外侧壁 3 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脐上宽、脐下窄(约 1~2),坚韧而血管少,有血管、神经穿过的小孔或裂隙。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 1/2 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 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 4 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 1/3 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 1/3 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5. 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6. 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5 处成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7 腹股沟镰:弓状下缘内侧端与腹横肌下份纤维合并,形成腱性或者肌性的结构称为腹股沟镰。8.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的腹外斜肌腱膜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是重要的肌性标志。9. 腹股沟 三角:(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10.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腹直肌鞘后层缺如从而此处形成弧形的游离下缘,即弓状线。11.弓状下缘 :起自精索及其被膜外侧份的前方、继之呈弓状跨过精索及其被膜,最后经精索及其被膜后方止于耻骨梳,此即为腹内斜肌弓状下缘12.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方至膈,下方达骶岬、骨盆上口处,此间隙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延续,所以此隙感染易上、下扩散。13.腹膜间位器管:器官表面大部分被包被腹膜,如肝、胆囊等。14.腹膜内位器管: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主要的器官有15.腹膜外位器管:器官只有一面被包被腹膜,如肾、输尿管等。16.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由腹外内斜肌和腹横肌 3 块扁肌的腱膜组成。17.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左、右管,肝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