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稿 提起朗读和朗诵,人们常常会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朗读就是朗诵,朗诵就是朗读,二者没什么区分。其实这是一种误会,朗读和朗诵有其共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是不能够交换概念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朗读和朗诵的几点异同之处 一、朗读和朗诵的定义 什么是“朗读”,什么又是“朗诵”呢?从字面上看,朗读与朗诵的区分在于“读”和“诵”的区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朗读”——清楚、洪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诵”——大声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详细地说,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法律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制造活动。而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用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声音、具有艺术表演性地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制造活动。 二、朗读和朗诵的共同点 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根据,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 朗读和朗诵,往往都是以已经写成的文稿为文本。文本是朗读与朗诵者的凭借点和动身点,没有文字语言为依托,朗读或朗诵也就失去了意义, 2、两者都具有肯定的观赏性。 朗读与朗诵都是在审美层次上的沟通,而不是日常的口语交际。它们和日常的“讲话”不同,日常讲话是为了传递信息和沟通,而朗读和朗诵则是具有表情达意的目的,这其中朗诵的目的更为剧烈。 3、两者都要求字音精确。 不管是朗读还是朗诵,都要求要语句连贯、流畅,语调语气和谐,做到表情达意。 三、朗读和朗诵的不同点 1、两者具有本质区分。 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它更注意于突出讲解功能,换句话说,它是附属于讲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因此朗读更注意语言的法律规范、语句的完好和语意的精确。朗读的目的就是引发听者理智的思索,使听者能精确地理解朗读者所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 而朗诵,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表演形式。朗诵要求朗诵者在朗读要求的基础上更注意对文稿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朗诵者应借助于语速、停顿、轻重音等富于改变的语言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化为一种艺术表演。通过朗诵,应当令听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要到达使听者能够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目的。 2、两者的选材文本不同。 朗读的选材非常广泛,诗歌、散文、〔谈论文〕、〔说明文〕以及各种文章、书信等都可以用作为朗读的文本。并且这些文本对朗读者也没有过多的条件约束,只要发音正确基本都可以去朗读。 而朗诵在选材上往往只限于文学作品,而且只有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