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开展,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开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根底。国资委成立后,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开展壮大,国有资产总量大幅增加,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24~2024 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分别增长 18.6%、36%、20.4%。2024 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 1.77 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34.5%。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公司治理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不断显现,在 2024 年?财宝?杂志公布的世界 500强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 19 家,比 2024 年增加了 13 家。 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根底,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开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度躲避风险,机制控制风险,责任降低风险,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不断提高企业把握开展机遇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2024 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公布后,西方各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掀起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高潮,一些在海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国际标准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24 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促进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2024 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使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标准。但内部控制建设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我国企业正处在深刻变革、快速成长的历史时期,COSO 内部控制框架不完全适应中国企业。因此,在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成熟经验的根底上,认真总结国有企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建立适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