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配备设备 设备管理员应会同生产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和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企业由于本身的生产特点而拥有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些设备必须根据工艺技术要求,按一定比例配备在各个车间和班组内。比如,在担负着制造各类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机器制造企业中,各种产品都有一定的结构性和工艺特性,因此在配备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性,结合各个车间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合理地、经济地为各车间、小组配备好各种类型的设备。 另外,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工艺技术也需变动。因此,还必须及时调整设备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其与加工对象和生产任务相适应。合理配置设备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设备的生产率应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相适应,从而使设备具有较大的工作负荷。 ② 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以及加工精度要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的工艺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③ 配置设备要补齐。④ 设备应配备安全装置。 ⑤ 设备应配备治理“三废”的装置。 2、恰当安排任务 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各种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技术经济特点,恰当安排加工任务和设备工作负荷。 恰当安排加工任务,是要使各种设备物尽其用,避免“大机小用”、 “精机粗用”等现象。不同的设备是依据各种不同的科学技术原理设计制造的,它们的性能、结构、精度、使用范围、工作条件和能力,以及其他技术条件是各不相同的。企业如果不考虑上述特点,便会造成设备效率的浪费,或使设备超负荷运转,加速损坏。 3、合理配备操作工人设备管理员必须为设备配备较熟练的操作工人。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使用,设备管理员必须配备与设备相适应的操作卫人;必须要求操作工人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性能、结构、工艺加工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 对于上机新工人,一定要进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独立操作。对于精密、复杂、稀有以及对生产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设备,应指定具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去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操作工人必须真正做到“三好”、 “四会”。在使用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时,必须指定具备专门知识和操作经验的高级技工或技术人员操作。 4、创造良好的运作条件 设备管理员要为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例如:相对于某些设备的特殊要求,设备应安装防尘、防潮、防冻、保暖、降温、防护等装置,并配备必要的测量、控制检验、分析和保险用的仪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