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对策 科技期刊是学问传播的重要媒体平台,也是科研成果输出和认证的权威平台。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展,科技期刊的传播已经深化融合到多元化的媒体之中,并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输出上扮演着重要的枢纽性角色。早在 2024 年,中国科协、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广网络首发、数字出版、全媒体传播等新型的传播形式,不断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传播生态[1]。在媒介融合时代,科研人员猎取学问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用户的消费习惯也与纸媒时代有很大不同,科技期刊只有深化把握这一时代特征,主动开展传播领域的变革,才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传播竞争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奉献自己的力量。 1 科技期刊传播的历史变革 在漫长的科技进展史上,纸质印刷出版物曾经是人类猎取科技信息和学问的唯一途径。从 17 世纪 60 年月开始,纸质科技期刊就承担起了传播科技学问的重任,直到 20 世纪 80 年月互联网传播的兴起,纸媒传播慢慢式微。从纸媒传播路径来看,期刊编辑部通过猎取信息,再进行编辑、加工输出科技期刊,经过印刷、发行等程序后,读者可以直接订购获得期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从这一传播特征看,纸质化的科技期刊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编辑、读者的诉求均通过纸质刊物实现。在纸媒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路径较为单一,以纸质刊物的发行和流转为主。在这一模式下,科技期刊的管理者重点关注读者订阅量、广告投放量等数据,由于目标用户较为集中,期刊传播的收益与效率也较为稳定。进入 20 世纪 90 年月后,信息科技快速进展,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线上传播慢慢成为群众便捷猎取信息的主流模式。在国家学问网络传播基础工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加入网络出版数据库,线上检索、线上阅读、网络下载等互联网传播模式日趋普及。在网络化传播初期,科技期刊在内容定稿出版后,会与期刊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接,将期刊内的电子化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在这一阶段,网络作为期刊线上传播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大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传播力。从内容看,网络化的期刊内容与纸质期刊并无差异,两者所针对的用户群体也较为一致。但是,用户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即其已经从传统的内容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信息检索者,在科技学问传播过程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