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心得体会 孟子梁惠王下心得体会 论语:一以贯之: 论语: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孟子就是重点讲性的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 不虑而知,良知也 良知良能 良:原来 原来你就知道的;原来你就能的 良知 儒学在孟子这里成为性学 也就是心学 心得:论语孟子的关系。论语中提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之。而在孟子里面性与天道变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孔子的论语讲的是属于贵族之学,而性与天道也是属于很高级别的东西,所以孔子没有细讲。但是在孟子里 性 成了重点讲的东西。儒学到孟子这里变成了性学。性就是指人的本性,良知。即人心原来就知道,不学就会的东西。再后来到王阳明那里就变成了心学,致良知。性和良知其实是一个东西,因为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受孟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展而成的。三者都是对人性和自我的探究,以人心为根本。从自我出发推广到更多的人。 孔子:一以贯之 曾子:忠恕 子思:? 孟子:四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仁义礼智:都从良知中来 仁义礼智的种子都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大 孟子对孔子的进展:仁义礼,智 智:是非之心的扩大 明辨是非很难 没有智;仁义礼统统歪曲 智最关键 老子:绝圣弃智相当于问题还未产生的时代 孔子:仁义礼,相当于问题刚出现的时代 孟子:仁义礼智;问题更加严重 到后来:仁义礼智信 理论越先进:问题越严重 对与解决问题:孟子药效更强 启发:孔子,曾子,子思这些儒家的代表各自提出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到了孟子这里核心变成了 四端 仁义礼智。老子说过绝圣弃智,孟子这里开始提倡智,而且是最关键的东西。没有智慧作为支撑,仁义礼都会歪曲,变成愚蠢。为什么同一个东西重要性不一样呢?从老师的讲解中可以知道是时代不同的原因。老子处在和平常期,国家安定所以就提倡让人们回归朴实安心度日,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到孟子的时候国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必须得靠智慧去解决了,没有智的话国家会更混乱,失控了。孔子正好处在两个时代中间。再后来人与人之间连信任都产生问题了,不得不加上 信 这个东西。由此可以看出理论越先进齐全,证明是国家出现的问题比以前多了严重了。相比老子和孔子的理论,孟子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四端本是人原来就有的东西很宝贵,但有时候会因为外界环境被盖住,孟子就是要全力去保护这四种东西,并且不断地扩大扩大,带给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