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验,有效学习【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关注体验有效学习【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5a-0077-01“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可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及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活数学”研究表明。生动具体、形象直观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学起来就会感到吃力,长此以往便对数学产生枯燥感和畏惧感。其实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基本上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创设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当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了桥梁时,我们的数学学习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极富生命力、学生倍感亲切的。这样能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新知的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我们可以创设下面的情境: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唱歌,然后教师问:“刚才我们唱的歌和曲有什么特点。你还能找出这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谈到了一年四季交替的变化,路口的红绿灯规律地交替变换,衣服上的花纹等等。这时老师说有的小数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你信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上述案例中,教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这样第1页共3页能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从而对新知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二、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学会解答,而是在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重组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师。昨天我们用数学书比划了桌面的面积大约50平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测量篮球场的面积,还能用昨天的那个方法吗。生。太麻烦,要好久呢。师。用量的方法测量篮球场的面积的话确实比较麻烦,有没比较简便的方法呢。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师。真善于动脑,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图,猜猜看。(出示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师。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交流时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长乘宽。师。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需要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利用学具盒中的正方形任意拼一个长方形,再数数它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接着利用我们的猜测算算面积,比一比,看一看,结果是否一样。……这样的教学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在“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周边的事物,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第2页共3页如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购物情境:学校要购买12个篮球,孙老师带了1000元来到体育用品超市,里面有三种规格的篮球,它们的单价分别是88元、78元、68元。你觉得孙老师应该买哪一种篮球呢。学生在理解题意后,搞清了所购买的篮球第一不能超过1000元,第二质量要较好。选择哪种价格的篮球必须先求出三种分别要多少元,学生利用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求出购买这三种篮球的总价分别是:1056元、936元、816元。比较后发现单价88元的太贵,68元的最便宜,但担心质量不太高,所以得出孙老师最终购买的是单价为78元的篮球的结论。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并在无形中产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