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的变化技能一、变化技能的定义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而用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形式来改变对学生的刺激的教学行为。二、变化技能的目的① 调动心理因素,提高学习效率;② 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③ 增大信息通道,强化教学效果。(信息的总效果=文字(7%)+音调(8%)+面部表情(55%))三、变化技能的类型(一)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1、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古人云:教师以“舌耕为业”,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情感主要以语言为媒介。有人说:听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语言魅力可谓大矣。教师声音的音质、音调、强度、速度、节奏变化等均能充分表达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感情,使教学变得生气勃勃,这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式。(1) 语调。借助音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可以千变万化,它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等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如一位教师讲《乌鸦与狐狸》一文,讲到“乌鸦理也不理”一句,意思是乌鸦此时对狐狸不理睬,不和狐狸搭话,教师讲“乌鸦”吐字较轻,表示对乌鸦的行为予以赞赏,讲“理也不理”用曲调、拖音,表示对狐狸的轻蔑态度。运用声调起伏变化起到了传情助感作用,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调。低沉的、太弱的声调不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听不清。太粗糙的刺音,也容易引起学生反感。(2)语速。教师讲话速度对学生理解消化信息的效率有重要影响。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正常的语速应以学生听清和理解为标准。除正常语速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情境等因素确定语速,做到有慢有快,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语速适当。语速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还可以强调学习重点。(如教师讲:“乌鸦‘哇'地一声……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讲乌鸦的动作时语速放慢,表示惋惜。讲狐狸动作时加快语速,以突出狐狸的狡猾。这一慢一快,就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