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育叙事 做一个懂孩子的老师周末女儿在吃饭的时候弄得两只小手上都是食物,饭都凉了好一阵了,碗中的饭还剩很多。她可能不太饿,一直在依赖着我们间或喂她一两口。看她如此“拖沓”,我有点沉不住气了,对她说“你看人家果果姐姐都是自己吃饭的对不对?一宁姐姐,甜甜妹妹也都是自己吃饭。你不也会自己吃饭吗,别老等着爸爸妈妈喂,上幼儿园了怎么办?”孩子小嘴一瘪,象征性地举起勺子舀了一口。过了一会儿,老公慢悠悠地说“咱们不该拿其他孩子和她进行比较,久而久之她会很反感,而且没有自信心。” 周五赵校长在与家长们沟通时提到与儿子相处的一些故事。她的儿子上中学时,班上有个很优秀的男孩儿叫张骥。在评价两个孩子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赞扬张骥的优秀。对于妈妈的比较,她的儿子终于忍无可忍——“妈妈张骥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你总是拿他和我对比,在你夸他优秀的时候,我真想掐死他,但我再想想,其实我想掐死你。”在后来的日子,母子俩分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这种比较,孩子得到了母亲更多的鼓舞和认可,进展越来越好。有的时候,孩子会“不怀好意”地问“妈妈,你怎么不提张骥了?” 我有个大我一岁的姐姐,那个年代,为了相互照应,我提前一年和姐姐同时入学,自那时开始我们同班同学了很多年。我的姐姐长得比我白,性格比我好,记忆力也比我好,字写得也比我好美丽许多。她的朋友很多,有写日记的好习惯。背课文,写作文都比我容易。我唯一比姐姐强的就是学习成绩好。可仅仅因此一点,我一直生活在某种光环下。爸妈的朋友在看到我俩的时候,都会问“你们俩谁学习好呀?”这句问话,到后来慢慢演变为“你们俩谁更聪慧呀?”到最后,妈妈的一些密友在向其他朋友介绍时,直接说“她家老二可聪慧了,学习可好了。老大嘛老大差点”。于是,因为成绩的关系,我姐姐被归类到不聪慧的范畴。而我也一直自诩聪慧,自负到现在。我想那个时候我姐姐也想掐死那些一直拿我俩做比较的人吧。但后来的她并没有选择抵抗,而是慢慢认同了众人的评价。成绩越来越差,理科无论如何也学不明白。一做到书本前目光呆滞,思维迟钝,课文也开始背不下来。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妈妈当时最长训她的一句话就是“电视剧台词背得那么溜,课文咋就背不下来!”。 这样的日子直到我升高中时才结束。妈妈听从了舅妈的建议,把姐姐送到海拉尔去上大专。每个周六周日妈妈都要去看她。没有对比,姐姐的校园生活仿佛顺利很多,她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