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 900 字 在暗黑的河床里摸索向前,理性像是两岸伫立的路标,而感性却像是照亮河床的一盏灯。因着这盏灯的存在,暗黑的河床便会有金子般的波光。 我们时常会想我们应当做什么,而忽视了我们想要做什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下《归去来兮辞》,彰显了自身高尚清正的节操,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苏格拉底宁愿饮下毒鸩,屈死狱中,也要坚持自身的真理;鲁迅于社会的动乱中,毅然弃医从文。 感性是人类情感不行或缺的要素。人之所以为人,是因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情,怜悯心,价值观,生命力诸如此类。正是如此,我们便是我们自己,不会成为人工智能亦或是其它生灵。《语言的魅力》中有一个乞丐,在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人情愿驻足停留。一位诗人路过,改写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人们便简洁为之触动。"我什么也看不见'就犹如一杯白开水,是理性的阐述。我们明白应当多喝开水,却会因为喝到一杯糖水而拥有一成天的甜蜜心情,这正源于语言中包含着真挚而又热切的情感,触动了人们心中感性的那一面,人们才会情愿留在萧瑟的冷风〔作文https://.ZuoWEn8.Com/〕中,俯下身,用他们的温顺去温柔他人。 而正是因为感性,生命才会显得绚丽多姿。感性的宏大之处在于,他可以将理性的不具生命力的生命给予鲜活。张岱言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仿佛带我们走进静谧的林子下,看森林的月光,像残雪一样温顺,语言就这样鲜活起来;荒木经惟在东京日和里说"风吹过的时候,我观看你哭了,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欢乐',这是他写给逝去的妻子的一句话,在绿叶浮动的日本扳道上,在樱花飞舞的狭小视线中,这份温情让他的摄影也愈加鲜活;或者是牵牛班的春天里耐烦而拥有爱的老师与孩子们,即使存在着残缺,可拥有了感性的宏大,音乐也变得鲜活,变得可以挽救。 人们说要收余恨,免痴嗔。我要问为什么。当我们像计算机一样思索时,我们便失去了为人的资格。人生需要路标,更不能失去那盏灯。那是一盏河床旁的灯,更是一盏心上的灯。就犹如织田信长对阿江所说的话"要依据自己的意愿活下去' 感性和理性同蝴蝶的破蛹,我们以理性作茧,让自己自律地活在世上。而我们以感性破茧成蝶,给生命以色彩,给世界以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