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中国-----跨世纪中国的开展选择杨 帆等著作者简介:杨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讨论所 经济学博士,组织,修改,并写作全书大局部。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讨论所 经济学博士,写作第五章股票市场一局部高粱 ?产业论坛?编辑,写作第七章汽车和航空工业。朱宁 光明日报记者,写作第八章地缘政治局部刘军 大连水产学院,写作第一章。我与我的经济形势分析--------?战略中国?前言我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已经坚持了 10 年。开始是与中国新闻社的范东生合作,向香港报刊投稿。范东生是范长江的儿子,可谓新闻世家,我的经济文章经过他的修改,才能成为香港报纸需要的形式,这也是后来中国大陆报刊和书籍的流行形式。把深刻的思想和理论以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是经过三年的改造才过了“通俗化〞这一关的。虽然开始被学术界所轻视,看成“下九流〞,但是社会需求最终是决定供应方式的决定性力量。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理论型学者,在报刊上以通俗笔法发表文章,这实际上是被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们逼出来的,因为他们要照顾读者的需要。我和报刊合作的另一个收获是,他们根据读者的需要向我约“社会热点〞的稿件,使我的讨论能够与中国社会实践,和读者的需要密切结合。再加上我不惜血本改造生产工具,在 1993 年开始使用微机写文章,每年发表文章〔包括转载〕在 200 篇以上。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请我讲座的人增加了,我一边讲课一边售书,可以将自己的著作售出一两千本,出版社亦同意出版我的书了。我是在一无赞助,二无课题费的情况下保持每年出版一本书的。1990 年出版?共和国第三代?,和?中国 1990---2024?,提出了 30 年内中国的危机和反危机问题;1994 年出版?价格财政危机与反危机?,1996 年出版?话说汇市?,1998 年出版?中国的挑战?,集中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999 年出版?狙击风暴?,进一步总结金融危机并提出 10 条防范措施。2000 年我将出版 4 本书,一是〈大国战略〉,二是〈人民币汇率讨论〉,三是〈战略中国〉四是我的论文集,这对于我具有很大意义。7 年前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中国的学术界和教育界就改变了“规那么〞,片面强调与国际接轨而无视甚至否认实践标准;片面鼓舞经济学的畸形开展;破格提拔 40 岁以下的,熟悉外语的年轻人,并钦定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把我们这些与工农兵结合 10 年以上的人排除在外。这是一种配合少数人以权力暴富,误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