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信息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实践提供信息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实践 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育资源、一切教育手段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自主进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提供宽阔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为可能。下面,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提供多种情境,让学生“活学、活用” 一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这方面,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特别功能。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老师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虚拟商店,为学生创设“网上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自己喜爱的物品,并计算总价及找回的钱数。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钱数,以浓厚的兴趣在网上“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他们在购物、计算、找钱的生活情境中,自然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会和掌握了运算法则。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在探究中学数学。所谓探究,就是善于质疑问难,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就会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猴妈妈要出门办事,便烙了三张同样大小的饼分给三个小猴做午饭,它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见了嚷嚷说:“太少了,太少了,这怎么够吃?我要二块。”于是,妈妈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 4 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见了很不兴奋,说:“我得要三块。”妈妈就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块,分给老三三块。接着,通过计算机演示进行比较:“原来他们三个分到的饼同样多,同学们对此疑惑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投入到了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在主动探究中,他们把新知识很自然地“同化”于原有的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认知结构里,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是创设动态演示情境,让学生在变化中建立概念及数学思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从而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正确把握演变中的事物,掌握其内在规律,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