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是老师成长生命线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一个不搞教学的老师,算不上真正的老师;一个不搞科研的老师,成不了第一流的老师;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老师,是跟不上时代进展步伐的老师。老师搞教育科研,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尤其是对老师自身的进展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虽然天天在进行教育实践,但假如不反思、不讨论,对某些问题并不一定会有敏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许多老师以为天天都在搞教育,很了解教育的真谛,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老师做的做法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不是激发、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填鸭子”、“战题海”,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悲的是,这些老师并不以为然,还常常埋怨学生不努力、不用功。因此,老师要搞好教学,就要不断探究教育规律,讨论教学方法,不断训练自己的眼睛、耳朵、语言、心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国广阔老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进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指示,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探究教育规律,讨论教育方法。要把学生作为一种学习资源,虚心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一起探讨。通过教学,既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进展,也使自己学识、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通过搞好教育科研,来提高老师的教育能力。 老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可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可以提炼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可以验证教育假说,丰富教育理论。 许多老师把自身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讨论课题,在讨论中学习教育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在探讨中发现好的教育方法,改进不科学的教育行为,逐步探究和掌握教育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使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搞好教育科研对老师自身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置身教育的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把科研纳入到教育常规工作之中去,从自身的工作对象入手,从自己所触及的问题着眼,深化学习教育理论,广泛开展讨论活动,造成良好的讨论态势,切实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