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修养探讨 “修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指理论、学问、艺术、思想等方面的确定水平,同时,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看法。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其修养所涵盖的两方面含义要兼而有之。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理论学问要到达确定的水平,才能引导、培育、关怀提高科技文章的写作水平[1];另一方面,编辑作为和读者信息传递的中介、桥梁,为服务的同时也要为读者服务,这个过程要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看法。关于编辑修养问题,已有很多人做过商量。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进展,学问和信息量猛增,学问老化速度加快,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编辑修养的话题也有了更新的内容。郭平安提出编辑修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鉴赏、批判素养[2]。对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核心要素照旧是内容质量,从前是,今后也将是。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面对当前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阅读消费的期盼以及不断提升的职业技能,笔者认为编辑修养和素养还要包含以下 5 方面。 1 耐烦和探究精神 在快速消费时代,面对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编辑的耐烦和探究精神照旧不行或缺。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及编辑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太深的文章晦涩难懂,往往是硬着头皮对文章进行精读、分析、理解、消化。这既是编辑的基本功,也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对自己生疏领域的稿件,也要充满耐烦,似懂非懂地读下去,借助查资料、搜 DOI:10.14099/j.cnki.tjkj.2024.12.025文献,在疑问中学习,在理解中鉴别与鉴赏。戒骄戒躁,具有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孤独,潜心钻研。一般状况下,科技期刊中理论性强的文章后面都会附有应用实例,这对理解文章要义大有裨益:对于编辑而言,可以通过实例对理论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理论内容,并通过文章前后对应进行文章深加工;对于读者而言,假如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通过实例对理论进行深化理解和学习,可以根据实例,在充分理解实例的基础上直接应用。实践应用类文章对于读者而言,其内容更易理解,可以直接应用。此类文章要着眼于实践应用所依据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法律规范,编辑人员应当对关键参数设定、关键公式的出处等进行核对,确保文章结果结论正确,以免误导读者。无论何种类型的文章,都应当对文内的引用数据、引文等进行复核,尤其是与当前主流观点相悖的观点,更要仔细核实,避开出错。例如,一篇来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