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进展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讨论中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中国历史中的丰厚道德资源,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我们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亮标识。礼敬自豪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日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法律规范、行为等的总和。我们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从情感深处真正接受,从行动上真正践行,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世界,守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法律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这些观念和法律规范是传统社会精神生活的标识,体现着传统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流淌在革命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独立富强的期盼、对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中华民族命运的责任担当、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奋斗,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的道德实践中的继承和进展。同时,革命道德以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使命为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无私奉献、坚韧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法律规范,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传承。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宝,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来源。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中。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价值支撑,也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有益滋养,可为新时代人们认识道德现象提供智慧启迪,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人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有益参照。转化与进展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必须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今日现实生活的需要相结合,要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做到“制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进展”。我们要以自觉、积极、主动的文化实践,对重要的传统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