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塞罕坝林场事迹

塞罕坝林场事迹_第1页
1/15
塞罕坝林场事迹_第2页
2/15
塞罕坝林场事迹_第3页
3/15
塞罕坝林场感人事迹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进入防火紧要期。刘海莹是林场的党委书记,一想到百万亩松林的生命安全,他和同事们的心不由得紧绷起来。塞罕坝,白雪皑皑,呼呼的寒风在松树之间撞来撞去,发出沙沙的声响。这里平均海拔 1500 米,年均气温。C,极端最低气温°C,年均积雪日数 169 天,年均 6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 47 天,年均无霜期仅 72 天。但是,人类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塞罕坝的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 12 圈。“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 3 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塞罕坝人享受着历史的光荣,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造林、护林的步伐要更加有力。”刘海莹说。塞罕坝,一部浸透艰苦奋斗精神的传奇。“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地栽上树,看你变不变”――为了固沙源、捍水源,王尚海、“坝上六女”、曹国刚、孟继芝誓向沙地要绿色历史上,塞罕坝曾是“美丽高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落叶松万株成林”。但是,由于过载、过牧、匪灾、火灾,塞罕坝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一片荒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呈扇形聚拢,形成 3000 多公里风沙线,对新中国的首都“虎视眈眈”。警钟敲响!与北京直线距离只有 180 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 1400 米左右,而北京海拔仅 40 米左右。“有人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作家李春雷在报告文学《塞罕坝祭》中写道。首都告急!1962 年,原林业部紧急从全国 18 个省市的 24 所大中专院校调配 127 名毕业生,和当地 242 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林场,号令向沙地进军。“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原国家计委在批准建场方案时,以共和国的名义发出这 27 字号召。这 27 个字,是期许,更是方向。塞罕坝人铭刻于心,开始了感天动地的创业之旅。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之前在承德市区工作。接到调令,他二话不说,毅然带领一家人上山,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然而,第一年造林失败,成活率不足两成。“不是树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在这片土地上打过游击的王尚海不信邪,重新搬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第二年 4 月,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塞罕坝林场事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