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故事 有关孟子的故事 1、孟母三迁 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淘气,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爱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实行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方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爱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方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方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