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感悟、运用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旨在培育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一节课中灌输语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是我们探究的主题。今日,就以郭老师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郭坚持以学生为主,尽量以两个问题贯穿全文贯穿课堂,避开杂、乱、碎的现象,深化浅出,让“朗读感悟、运用”融为一体。 一、 紧密相连,引出问题 郭老师讲的是第二课时,在上课起,以回忆的形式揭开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节约了时间,又直入主题。对于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上节课已解决,而“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郭老师实行“倒叙”的方式,先从最后一部分讲起,让学生自己读 14 段,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森林到底有哪些作用?”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爱读童话故事,正是兴趣所致。从问题入手,激发兴趣,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孩子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 朗读感悟,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并希望孩子们能在读中有所感悟。主要体现在能抓住重点词句,沟通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郭老师分三步引导孩子们学习。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体会。如“漫天飞舞”、“浑黄的河水向脱缰的野马咆哮地向下游冲去!”、“泛滥成灾”……让孩子们去想象黄沙飞舞的情景,河水咆哮的场面,然后通过看图片视频再现这样的场面,最后有感情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想象和观看做铺垫,朗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对森林得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读中感受心情。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话的内容也是一个重点,在初步了解了森林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反复读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中体会它们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好对话内容,就会对森林的作用有更深化地了解,从而更好地明白造成这一切后果的真正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 第三步,紧扣主题,渗透思想。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根据小云雀和妈妈去的地方分为三部分,在每一部分学习完后,郭老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