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非公党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将非公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助力全区非公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高质量进展。 激活“头雁效应”,建强战斗堡垒。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培育“领头雁”,努力打造一支过得硬、上得阵的坚强力量。一是由“选好配齐”向“选优配强”转变。以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为标准,注重从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骨干、优秀年轻党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近三年共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84 名。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企业高管任党组织书记的超过 40%,310 余名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企业管理层。二是由“参差不齐”向“一把标尺”转变。探究巴南区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任职备案管理办法,坚持“凡进必审、凡动必备”,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坚决将不符合条件人员挡在门外,对任职后不备案、备案信息不准确的,不予认定任职经历,确保规定环节一个不少、应走程序一步不漏、应有材料一项不缺。三是由“经费短缺”向“充足保障”转变。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经费的通知》,仔细落实非公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等政策。每年投入200 余万元财政经费,落实党组织工作活动经费和书记岗位补贴,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切实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 凝聚“专业力量”,夯实工作队伍。在“选、用、管”环节持续用力,大力加强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非公党建高质量进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拓宽任用渠道,加大“选人”力度。制发《巴南区专职非公党建指导员选聘管理办法(试行)》,把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作为选派基本条件,重点面对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村(社区)党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招聘专职党建指导员。全区共选派 32 名专职党建指导员、517 名兼职党建指导员,联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 1800 余户。二是明确岗位职责,激发“用人”活力。要求党建指导员每季度上门调研 1 次,每半年与党组织书记和企业出资人谈话 1 次,每年到联系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1 次,努力发现并培育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办法出台以来,党建指导员累计走访调研万余次,为企业建言献策 3000 余条,进展党员 244 名,培育入党积极分子 480 名。三是强化奖惩结合,提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