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沪江中学诗词大会(26)

沪江中学诗词大会(26)_第1页
1/1
沪江中学诗词大会(26)26、《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奇异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念,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士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当放眼大局和长远。 ▲该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像。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果,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王诗就确定方面而言,比方"把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到达了肯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认方面而言的,比方"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看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沪江中学诗词大会(26)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