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复习笔记第一章总论考点 1.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要求(详见 P.5)Q 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Q 稳定性,即能否经受住各种不稳定状态而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Q 耐久性,即能够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Q 表面平整度,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指标;Q 表面抗滑性能,以保证车辆和路面之间具有足够的附着力和摩擦力。考点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详见 P.7)Q.地理条件;Q.地质条件;Q.气候条件;Q.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Q.土的类别考点 3.路基土的分类(详见 P.8)我国根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划分为 11 种土。巨粒组(大于 60mm 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为巨粒土。粗粒土分砾类土和砂类土两种,粒类组(2~60mm 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的 50%的土为砾类土。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 50%的土称为砂类土。细粒组(小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总称为细粒土。特殊土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和盐渍土。考点 4.公路自然区划(详见 P.12)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 7 个大区:I 区一一北部多年冻土区;II 区一一东部湿润季冻区;III 区一一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W 区一一东南湿热区;V 区西南潮暖区;"区一一西北干旱区;⑷ 区——青藏高旱区;二级区划是在每一个一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 6 个等级,再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 33 个二级区和 19 个二级副区。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一种是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划定。考点 5.冻胀和翻浆(详见 P.16)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基层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迅速排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便大大降低。若是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将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裂隙中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