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_第1页
1/4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_第2页
2/4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_第3页
3/4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 :霍改兰屈永清马少华李虎平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奥陶系灰岩地热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其顶板埋深在 3200m 以上,灰岩厚度 100-600m,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呈灰白色,局部灰色、灰黑色,具裂隙及晶间孔洞,孔洞 1-2cm,连通性较好,其涌水量较大,推想出水温度大于 70℃。 盖层 鄂尔多斯盆地盖层依据热储层不同,其盖层也不尽相同。以白垩系洛河组为热储的地热田,其主要盖层为白垩系砂岩夹泥岩地层。总厚度在 500—700m。由于该套地层无一稳定的厚层泥岩,因此其隔热效果不佳,并非为良好的盖层,仅以大厚度形成次一级盖层,故使得鄂尔斯盆地洛河组热储层温度不稳定(图 4)。 奥陶系灰岩顶板埋深在 2600m 以下,其盖层主要由白垩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砂岩、泥岩组成,厚度大于 2600m,形成一良好的地热盖层。 地热通道 鄂尔多斯盆地地热除通过地层进行地温传导外,还通过断裂进行热流传导。白垩系洛河组地热田由于断层发育较差,其地热温度较低。而奥陶系马家沟灰岩地热田,一方面靠地热增温,另一方面由断裂构造增温,使地热田温度较高。鄂尔多斯块体内的地温梯度的改变直接受控于地层的岩性结构。 它表如今上部中生代河湖相沉积的颗粒较粗的砂岩、含砾砂岩及泥岩地层中,地温梯度由浅部向深部渐渐变小。而在上部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中地温梯度则明显增大,在穿过含煤地层之后,地温梯度则又有变小的趋势。块体周缘的地温梯度随深度增加而改变的总趋势非常明显,而块体内的情形则不然。 由图 5 可见,鄂尔多斯盆地 l000m 深处的地温在 35℃~40℃之间,大于 40℃的地温分布区呈岛状散布于块体之北部和南部,其样子、大小和延展方向具有肯定规律性。盆地内 2000m 深处的地温分布特点为:盆地内地温偏低,多在 50℃—60℃之间(图 6)。在个别地区,虽然也有相对高值和相对低小于 90℃。块体的中部地区3000m 深处的地温一般在 90℃—l00℃之间。 热源 鄂尔多斯盆地热源为地热增温型,依据盆地内石油钻孔的测井资料显示,盆地内 3000m 孔底温度为 90-100℃,与 3℃/100m 正常地热增温基本相符。而局部地区白垩系洛河组 1000m 内地温梯度较高,为 5℃/100m 左右,与每 100m 增加 3℃的正常值有差异,究其缘由,是断裂构造将下部热源引向上部,受盖层的掌握,造成上部温度高于正常值,这说明该盆地下部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盆地地热能源产生因素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