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点 自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实施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单位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的高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修补管控过程的漏洞,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一 一.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点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主管处室是否已经确定、是否建立单位各处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确保风险防范及内部控制体系在组织及人员方面有充分的保障、各相关处室有效的进行协作。 (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关注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关注单位的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关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单位是否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经济活动流程、岗位职责和审批权限,使单位经济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关注单位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以及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等。 (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关注重点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否能够全面、客观、总括反映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 (6)其他情况:关注单位其他与经济活动风险有关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二 二.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点 (1)预算管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职能处室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根据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2)收支管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向计财处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根据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是否有隐瞒收入的情况等;发生支出事 项时是否根据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根据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根据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